【尚美迈小】“跨”学科之美,“融”育人之力 ——跨学科视域下“语文+德法”幼小衔接适应性课程的实践探索
浏览数量:11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来源:本站
秋风送爽,金叶铺径。10月22日,随着秋风的轻拂和金叶的点缀,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道德与法治、语文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在迈皋桥中心小学拉开序幕。本次活动以“跨学科之美,融育人之力”为主题,旨在探索学科交融的新路径。活动由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陆晔、陈瑶老师主持,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丁亮亮副校长出席活动,迈皋桥小学教育集团陈斌书记、刘晓红校长、林艳副校长全程参加,栖霞区语文、德法教师参加活动。

10月22日下午一点半,教研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石宁老师介绍本次活动由课例研讨和专家讲座两部分组成。


语文课例:《小书包》


琚凌康老师带来了语文课《小书包》。琚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文具学习汉字,课上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课堂氛围轻松活跃。琚老师还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跨学科教研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道德与法治课例:《上课了,好好学》

随后,胡珊珊老师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课了,好好学》同样吸引了在场教师的目光。胡老师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孩子们高度的热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非常投入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胡老师在教育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在生活中遇到的汉字,让德法与语文学科内容恰当地融合在了一起。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金陵中学附属小学丁亮亮专家以《跨学科之美,“融”育人之力》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汇报点评。她首先用“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挑战”和“非常有创意”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跨学科内容的重要性和挑战性。随后,丁老师从“源于课标”和“基于课本”两种理念出发,与现场老师一起探讨了跨学科学习的路径。在汇报最后丁老师强调了语文和道德与法治作为天生的跨学科领域,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丁老师还指出了本次活动的三个亮点: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课堂设计;进阶式、螺旋上升的学习任务以及关注长程性的过程性评价的学习评价方式。这些亮点不仅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特点,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活动最后陈瑶老师以“3个跨”:①学科上的跨、②经历之间的跨、③两区之间的跨为主题,深入解读了跨学科的内涵。并且用“水果拼盘”、“水果捞”和“果汁”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最终的育人目标。

陆晔老师则结合丁亮亮老师与陈瑶老师的讲话内容,强调了一线教学经验在了解学生需求中的重要性。陆老师提到,教师通过设计课堂展示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良好习惯,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强调了教育需要耐心等待与跨界合作的意义。陆老师的总结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教研活动将激励教师们继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新路径,以“跨学科之美,融育人之力”为指导,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看到了跨学科教学的无限可能,也坚信这样的探索将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